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祭扫 >

吊唁是什么意思 吊唁有什么讲究

发布日期:2022-01-13 13:16:41  浏览次数:20483

一般意义上讲,家有丧事,家庭之外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僚等上门吊拜、吊问、祭奠等一系列活动,统称吊唁。吊是指吊拜死者,唁是指慰问生者。就是说,语汇使用上,吊与丧可以连用为吊丧,表示吊拜逝者;而唁的意思是归唁,即安慰问候逝者家人。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吊唁是什么意思、吊唁有什么讲究、吊唁的时间有什么讲究以及关于吊唁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吊唁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吊唁的相关知识。

吊唁是什么意思

吊唁是什么意思以及丧葬程序是什么

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人生最后一个环节:丧葬程序

丧葬习俗是民间办理丧事和处理死者遗体的风俗,是人生仪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标示着一个人度过自己的一生,而进入另一世界。中国传统上有“生有所养,死有所归”的观念,通常对死者都非常尊重,所以会把处理死者遗体看成非常隆重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丧葬程序。以下以汉族葬俗为例,作简单介绍:

1.停尸仪式

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沐浴更衣,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病人咽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地上准备好的木板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人刚去世,要用新棉絮或鸡毛放在口鼻上检验是否还有呼吸,叫属纩。确定去世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也就是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珠、玉和米饭之类的东西,意思是不让死者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死者尸体安排就绪后,亲人要拿着死者生前常穿的衣服登上屋顶朝北方挥舞并呼喊死者的名字,谓之招魂。

2.报丧仪式

报丧是人死后的第一个重要仪式,是指由家属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分头告诉亲友和村人。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报丧方式。汉族和满族通常是死者的晚辈家属到家族或亲朋家叩头报丧,但不能进家门。怒族人死后,通过吹竹号向村人报丧,也表示为死者亡魂开路。景颇族成年人死后,家属在家门前敲锣并鸣枪数响,向村民和近亲报丧,人们闻声立即前来帮主家料理丧事。

3.入殓

又叫“入棺”、“落材”等,古称“大殓”,意思是将死者放入棺材。入棺后棺盖要错开放在棺身之上,留有缝隙,这样做的目的希望死者能够生还。待逝者的亲属看上最后一面并做检视后,由阴阳先生择吉时盖棺。

4.吊唁

在大殓之后,要有一段时间停柩待葬,有的地方是三天,有的是七天,这一段时间亲属要来吊唁,吊唁指死者的亲友在接到报丧消息后前来悼念死者并慰问死者家属。在吊唁前,家属要提前布置灵棚,摆上灵位举行丧祭。丧祭的程序很多,其中有许多礼俗,如点长明灯、孝子守灵、孝子谢礼等。

5.出殡

出殡就是把灵柩送到下葬处埋葬,又叫出丧,送葬。在传统的丧葬礼俗中,出殡的程序极为繁琐,大致包括:设灵堂、挖墓坑、封棺、辞灵、摔老盆、起灵、上路、路祭等。出殡前一天要布置灵堂,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所以还要帮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灵堂的正中摆放灵柩,前面设祭桌,摆好牌位、香案、蜡烛、三牲及供品等,两边是纸扎。纸扎有纸人纸马、白鹤童子、摇钱树、金山银山、聚宝盆、牌坊、门楼、宅院等,当夜儿孙要烧纸守灵。出殡的当天,起丧前要报庙,即向土地神或者五道爷告灵,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活五道爷为死者引路。午后起丧,送葬的队伍中,纸扎在最前,后面跟的依次是乐队,灵柩、死者家属。安葬之后,在坟前烧化纸钱、纸扎和花圈。

6.做七。

做七,亦称“斋七”、 “烧七”、 “七七”等,即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供奉祭拜,每隔七日作一次仪式,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至此,丧事活动基本结束。

人生仪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它通过神圣的仪式使仪礼实施者得到深刻的体验。人生仪礼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其社会角色的转换,仪式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蕴藏一定的含义,伴随着仪式的举行,受礼的人和观礼的人都会理解和交流其中的寓意,并达到掌握道德规范的目的。正如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所说的,仪式创造了一个超越日常互动的特殊时空,使传统的维持和创新得以发生。

吊唁有什么讲究

吊唁有什么讲究

1、“吊”和“唁”的基本内涵

“吊”字在甲骨文中就有,本字为“弔”,即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都是弔,吊是楷书的字形。在词汇意义上,弔通吊。《说文解字》释弔为:“问终也。从人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驱禽。盖往复问吊之义。”

《周易---系辞》上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意思是将逝者穿戴好在野地里用树枝杂草掩埋。《说文》的意思是,古时候的人死了,把人包裹好,放到野地里。为防止禽兽毁尸,家人持弓以守之。所以,吊就是关怀关爱逝者的意思。一般所谓“吊丧”,就是吊拜、祭拜逝者的意思。《仪礼---士丧礼》有:“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这里的“吊”,就是祭奠逝者的意思。

“唁”字在金文里就有。《诗经---鄘风》中有:“归唁卫候。”《春秋左传》中有:“公孙于齐,齐侯唁公于野井。”《说文解字》释唁为:“唁,吊生也,从口言声。”南朝是有一个字典叫《玉篇》,直接说:“吊生曰唁,吊死曰吊。”

由于“吊”有吊问的意思,所以后来吊丧就有吊唁的意思。“唁”字不常用,逐渐成为单独专用语汇,如唁劳,对遭丧事者进行慰问;唁慰,对死者家属表示安慰;唁电,发电报吊唁;唁函,以书信对遭丧事者表示慰问等等。

2、吊唁在礼俗方面的规矩和要求

(1)吊唁者在吊生和吊死上是有所侧重的

《礼记---曲礼》有:“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是与死者家属有交情的,应去慰问死者家属;如果是与死者本人有交情的,应去哀悼逝者。只与死者家属有交情而与死者本人无交情,就只须慰问而不须哀悼;反之,则只须哀悼而不须慰问。

实际生活中,吊丧人是冲着谁去的?这是重点。你与逝者感情深厚,重点就是祭奠逝者;你与逝者无交情,但与逝者家人感情好,重点就是慰问逝者家人。这些简单直白的道理,古人是纳入经典礼仪文本的。

比如:逝者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包括姑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与逝者感情深厚,奔丧重点是祭拜逝者亲人;而对于奔丧姑父、姐夫妹夫、女婿,或者反过来奔丧岳父、妻兄弟、内侄等,重点就是归唁慰问逝者家人。

(2)吊唁者要“具刺通名”

具即出具,刺即名刺,通即通报,名即姓名。

所谓名刺,也就是名帖,现在叫名片。古往今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名刺名片的使用较为广泛。它可以促进感情联系,增进友好友谊,相遇相知,推介自己,熟悉别人,有利于自己事业功业的发展兴旺。

名刺起于汉末,唐代开始流行。北宋司马光作《书仪》,南宋朱熹作《家礼》,将“具刺通名”作为礼仪交往的重要手段。《朱子家礼---丧礼》有:“具刺通名。(宾主皆有官则具门状,否则名纸题其阴面,先使人通之与礼物俱入。)入哭奠讫,乃吊而退。”就是说,吊丧人要先出具名刺,上礼物,通报后待主家安排吊唁事宜。

关于吊丧吊唁,对于一般人员,大致的程序是这样:吊唁人到丧事主家,专门接待人员安排其坐定,吊唁人拿出名刺和礼物,主家办事人员要逐一登记,然后将礼物呈放到灵堂的几案上,司仪唱礼某某人家吊拜,灵堂逝者家人哭起来。司宾司仪人员引吊唁人员入灵堂。吊唁人员先施礼,然后上香,然后向逝者致哀,然后向逝者家人慰问,然后退出灵堂,重新坐到原来的地方。客人如果参与丧事,由执事人员安排;客人如果离开,由司宾人员代替主人送客至大门外。特别尊贵的客人,如君主、贵胄、领主、上位人员等,主人要亲自出来迎接并送客。

现实生活中,吊丧者非亲即友,大家基本都认识,吊唁者拿名片“具刺通名”没有了。但迎客、问讯、上账、行礼、送客、宽慰等,基本的吊丧程序被沿袭传承下来,一直都有。

(3)网上祭奠

以缅怀纪祭拜祈福公益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建立纪念馆。

2、填写逝者资料信息,可以邀请微信好友,一同书写生平事迹,上传照片。

3、进入纪念馆后,选择祭品,如冥币、香箔等,即可祭拜祈福。

吊唁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吊唁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1.第一天注意事项

死者去世的那天被称为第一天。根据北京的殡葬服务习俗,第一天收到丧葬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吊唁。当你去的时候,你应该注意穿一件简单的衣服,尽量不要穿葬礼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突然收到通知,但穿着正式的衣服,好像预计死者会死,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此外,女性还应注意不要化浓妆,不要穿华丽的珠宝等。
从第二天开始,你可以穿正式的葬礼服。如果平时没有准备好葬礼服,葬礼现场一般会提供礼服租赁。

2.吊唁过程

根据殡葬服务习俗,到达灵堂后,首先要对死者的离去表示哀悼和慰问。然后在他的指导下到接待处登记登记。然后,拿出礼物,提交给接待处。提交时,口中可以念哀悼顺变。礼物的金额应尽可能是单数,如300元、500元、700元,或300元、5000元、7000元。不要包红包。
在赠送礼物的同时,我们通常会把花圈献给死者的精神位置。如果你参加现代葬礼或追求环境保护,你可以用鲜花代替它。之后,在死者的精神位置之前祭祀。祭拜前,你应该向丧送一点礼物,并遵循与葬礼形式相对应的礼仪。如果有大量的崇拜者,你可以静静地等待。如果崇拜后没有别的,你可以离开。

3.死者的死因或病情不能询问

根据北京殡葬服务习俗,在慰问丧葬家庭时,应承认自己的震惊、遗憾和哀悼,避免矫揉造作。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要问死者的死因。如果死者死于疾病,我们不能询问疾病的发生情况。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丧葬家庭暂时平静的悲伤。因此,在与丧葬家庭交谈时,我们应该注意照顾丧葬家庭的情绪,避免提到一些不恰当的话题。

4、不宜在灵堂久留

根据北京的殡葬服务习俗,如果你不远道而来参加葬礼,你应该在吊唁结束后尽快离开,尽量不要给丧亲增加麻烦。当你离开时,你应该再次向丧亲表示慰问和哀悼。无论你是刚到还是离开,你都应该在走近丧亲之前轻声说话。当然,如果丧亲需要帮助,就要尽量帮助,减轻丧亲的负担。

关于吊唁的问题解答

吊唁与悼唁有何区别

网友提问:吊唁与悼唁有何区别?

缅怀纪答:

这是一组近义词。都是用于人去世之后的各种仪式活动。但二者区别在哪里?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读音不同。“悼”字念dao,千万不能也念diao。这两个词意义上的区别,主要还是体现在运用上。

吊唁活动,是指亲人去世,亲友接到消息前来吊丧。死者家属亲人开展一系列活动安排。跪拜,哭丧接待亲友等都是吊唁活动。悼唁则是指有重要人物去逝,不少人对逝者家属亲人进行安抚,慰问,并参加丧礼仪式,对逝者加以追思和怀念。

两个词区别很细微。主要在运用时加以甄别。

网友提问:祭奠故人是三鞠躬还是四鞠躬?

缅怀纪答:

纠正一下,祭奠的应该是"故去人″,不是"故人″,"故去人″已经逝去,而"故人″有可能还活着。

祭奠应该是故去已久的人,刚故去的应该是去吊孝或吊唁。

祭奠故去人有的是去祖坟,有的是去墓地。农村去祖坟的都是后人,后人没有鞠躬的,都是磕头,磕头必须是四个,因为民间磕头有规矩,是"人一神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一个,给神仙磕头是三个,而给鬼磕头就是四个了。人和神是单数,鬼是双数,因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阳可存在,阴一去不可往返。

去墓地祭奠的不一定都是后人,有朋友或故人,后人是要磕头,朋友或故人就不会磕头而是鞠躬,因为朋友或故人都是以平辈人来祭,所以不磕头而是鞠躬,一般朋友或故人祭奠时就用官方的礼节就是三鞠躬。

在农村对刚故去的人,亲戚晚辈都是前去吊孝,吊孝必须是磕头,磕头就必须是四个。而朋友同事前去就是吊唁,朋友同事就不磕头,而是行官方的鞠躬礼,但在灵前鞠躬就不是三个而是四个了。这是因为在灵前都有一个人在主持吊唁,来了亲戚跪吊的只喊"客吊,还礼″,来了朋友或同事鞠躬,他就会在喊"客吊″后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而在"三鞠躬″后又会加上一句"再鞠躬″,这就是在主持的指挥下,吊唁的人也要入乡随俗四鞠躬了。

祭奠没有主持人,可以用官方的三鞠躬,吊唁有主持人,就要入乡随俗行四鞠躬礼。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相关文章
参加吊唁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