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Home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缅怀 >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

发布日期:2022-02-03 15:38:50  浏览次数:534

中国的传统节日——寒衣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淡薄,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节日,因为现代人更多的生活元素是围绕着工作,所以很难有闲暇时间来关注这些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为了让大家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多关注在身边的亲人。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寒衣节的传说故事、寒衣节的由来、寒衣节诗词以及关于寒衣节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寒衣节的传说故事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寒衣节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

《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十月一,送寒衣。”寒衣节,有不同的叫法:如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这个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人们把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一年中的这些日子,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祭扫,缅怀逝去的亲人,故称作送寒衣。因为农历十月一日以后,即将入冬,所以这个节日也意味着温暖和关爱。

寒衣节,是个在习俗上已经淡化,情感上却牢记于心的特别的民族节日,清明、中元、寒衣、除夕,一年四季对故人的思念随光阴的流逝而波光闪闪,从未间断……寒衣节这一天,标志着严冬即将到来,亲爱的人啊,请穿上温暖的御寒冬衣吧,这样才能不畏冬季的严寒,温暖过冬。

天凉寒,心怀念,那方亲人可安眠?

我送衣,寄思念。日有所思夜梦见,梦醒泪潸然。阴阳两隔怎么办?唯有心怀恋。

今世不够,来世再见,终有一天魂相见,继续今生缘。何处去寻那缕烟?相思肠欲断。

寒衣节的传说与习俗,你知道吗?

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的由来

说法一:

起源于周代,因为《诗经·豳风·七月》明确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代儒者毛亨诠释此句句义说:“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冷了,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

说法二:

起源于秦朝修万里长城,孟姜女为亡夫送寒衣的故事。自此,长城内外民众,便将农历十月初一称作“寒衣节”。宋朝诗人刘克庄曾写《读秦纪七绝》诗感慨道:

黔首死于城者众,杞梁身直一微尘。

不知当日征入妇,亲送寒衣有几人。

说法三:

寒衣节起源于明朝。《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稻谷已收获进仓,用新谷制作的各种吃食,首先要祭奠祖先,谓之“荐新”。天子也开始穿皮裘衣,昭告天下:冬天来临,改穿冬装。朱元璋遵循古礼,十月初一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将新收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间流传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唐朝寒衣节习俗:

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年)八月下诏:“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农历九月,天气还较为温暖,此时送寒衣稍早,所以宋代将寒衣节习俗推迟到到十月朔(初一)日。

宋代寒衣节节俗:

主要有授衣、祭祀、开炉。两宋时期,民间逐渐兴起了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的风俗。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

元代寒衣节习俗:

正式将十月一日祭祖上坟,称为“送寒衣节”。熊梦祥《析津志》记载道:“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

明代寒衣节习俗:

北京一带已出现用五色(一般为红、黄、蓝、白、黑色)纸,专门裁制、售卖寒衣的纸肆。寒衣分男衣、女衣,长一尺多,衣服上印有文字、印章,然后封缄,写明逝者的籍贯、姓氏、字号等,如同人间邮寄信件一样。十月初一晚上,家家准备祭品,进行祭奠;同时呼喊逝者的名字,在门口(或到坟上),将纸衣烧掉。人们认为这样做,逝者就能接收到亲人寄来的寒衣。如果逝者去世不久,要用白纸做寒衣。原因是新鬼不敢穿彩衣。若家境贫穷,无钱购买,可自行制作。

清d寒衣节习俗:

寒衣节与前代大致相同,皆是在十月朔日,士民祭祖、扫墓;傍晚,缄书冥楮,用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在门外祭奠后焚烧。

寒衣节 · 风俗

寒衣节风俗

寒衣节人们祭奠先祖,准备过冬了。

· 祭奠祖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烧寒衣时,要特别认真细致,全部烧尽,否则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这种行动看似难以理解,却也是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

· 准备过冬

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服,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寒衣节 · 诗词

寒衣节诗词

今夜送寒衣,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寒衣节是一个含蓄又温情的节日,比较符合含蓄又温情的中国人们。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让我们这个民族变得不善于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往往都要通过文字来传达和领悟。但是这份爱意,从来都不缺,也不会被怠慢。

尊老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奉祖先不仅是为了祈求她们的护佑,更希望她们能在天堂感知我们人间的欢喜和幸福。

“天冷加衣”,是给最亲的人,最温暖的祝福。寒冬即将来临,请记得给心爱的人添衣御寒,为逝去的亲人送衣保暖,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请问寒衣节是个什么节日?

关于寒衣节的问题解答

网友提问:请问寒衣节是个什么节日?

缅怀纪答: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民众称为鬼头日。

这日要祭奠死去的先人。因为这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要给死去的人烧一些供品,包括冥衣,就是希望逝者不要在寒冬到来之际冻着啦!这种行为称为送寒衣,所以这个节日也叫“寒衣节”啦。

在有些地方,人们没有烧冥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我们四川称“袱子”,我也给祖宗们写过,我们这边差不多是图片这种写法。

网友提问:什么是寒衣节?

缅怀纪答: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相关文章
寒衣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