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Home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扫墓 >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1-11 13:53:22  浏览次数:576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除夕的风俗有哪些、除夕的由来、除夕吃什么传统食物以及关于除夕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除夕的风俗有哪些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除夕的相关知识。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贴对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放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和不敬之语,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除夕有什么忌讳?

1、年夜饭
除夕夜的除夕晚餐也叫团圆饭。根据宗忠《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有吃除夕晚餐的习俗。因为是冬天,北方人经常在餐桌中间放火锅,所以也叫围炉。

北方人除夕晚餐的菜肴通常包括饺子、鱼、年糕、年糕等。因为饺子像金锭,有财富的意义;鱼不能吃,因为在中国鱼和余同音,有年复一年的吉祥意义;年糕有年复一年的意义;吃长菜有长寿的意义。华南有鸡肉、肉、蔬菜、牡蛎酱等,因为蔬菜牡蛎酱和富裕城市谐音。江南典型的除夕晚餐必须有鱼,丰富的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的传统座位是上左尊东和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是最高的老人,最后一次是最低的。如果是邀请,首席是地位最高的客人,主人是最后一次。如果首席没有座位,其余的就不能座位。如果首席没有开始,每个人都不能开始。

2、不汲水

春节期间有不吸水的禁忌。家里有水井的人应该在除夕前封井,在水井上加木盖,供奉糕点后烧香祭祀,三天后再打开盖子。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夜的第一件大事。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在这一天,人们会把丰盛的食物放在家里,点燃香烛,父母会带领他们的后代崇拜。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也会在家里烧纸钱。除夕夜,在祖先面前点上香烛,倒上葡萄酒和菜肴。全家人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表达了谨慎追求远方的感受。在祖先吃完新年前夜的晚餐后,人们开始享受它。

4、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很讲究。用铜钱需要很多钱和新钱,然后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100枚铜钱,意思是长寿百岁;有的穿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意思是钱龙、钱余,以带来吉祥。除了长辈送孩子压岁钱,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们会把橘子、荔枝等水果放在孩子的枕头上,以吉祥的意思祝孩子们明年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直接、更纯粹。一般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票,然后分发给孩子,为孩子们赢得一个红头。

5、踩岁活动

除夕之夜,中国民间还将举行一项新年踩踏活动,即将芝麻秸秆粘在院子里,用黄纸卷成元宝,存成一捆,称为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把它踩碎,用碎和谐岁,用芝麻开花的吉祥寓意,祝家庭繁荣,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祝福。

6、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早在西晋的《风土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夜不眠,天亮就守岁。据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入侵,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红、响,所以人们在除夕穿红衣服,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鞭炮,烧香祈祷,彻夜不眠,有守岁的习俗。《帝京时代胜利》记载:高烧银烛,喝松糯,坐在达旦,叫守岁,延年。
很多地方也叫除夕,叫吉祥称为吉祥之夜。今晚,成人和儿童都应该说吉祥的话,不要说坏话、脏话和不尊重的话,否则一年都会倒霉。因此,快乐、和谐、团聚是除夕夜最大的主题。

7、开灯睡觉

除夕夜睡觉的时候,不能关灯,只能在年初一天亮的时候关灯。除夕夜,家里一般不关灯,尤其是供养祖先的房子。

8、忌打碎器物

除夕夜也有避免打碎器物的习俗。人们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了盘子和杯子,这意味着新年将会有坏运气。有时候,如果你在这一天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和盘子,长辈们会迅速用红纸包起来,读岁(碎)安全和其他吉祥的话来补救。人们认为,将红纸包裹的碎片放在神案上几天可以解决可能的灾难。因此,为了在除夕夜赢得一个好头,人们会谨慎言行,以获得一个吉祥的一年。

9、贴春联

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世界上最早的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上,作为开元十一年(723年)的唐人刘丘子。春联民俗从明代开始盛行,潮流的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人讲究除夕早上贴春联。

10、贴年画年画

像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刻板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仅限于门神,而且逐渐邀请财神回家,然后在一些年画车间生产福禄寿三星图、天官祝福、谷物丰收、六畜繁荣、春节祝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庆祝新年的美好愿望。

11、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衬托出节日的气氛,而且集装饰、欣赏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艺术,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大多贴在窗户上,所以它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独特的总结和夸张技巧,将吉祥的吉祥物、美丽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装饰节日繁荣。

1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习俗。春节贴福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如何贴福字没有统一的标准。

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除夕晚餐在笑声中吃完后,一家人会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春节晚会,或者去亲戚家聊天,但他们必须在0点前回家。一到零点,全家人都应该在家里保持年龄。当时钟的指针经过12点时,人们会燃放已经准备好的鞭炮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1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开门爆竹。也就是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用爆竹的声音除旧迎新。它起源早,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可以营造喜庆热闹的氛围。这是一种节日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好运。

除夕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年),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年)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烟花,来驱除夕(年)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吃什么传统食物

一、鱼——年年有余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各种节日的宴席上,都要有一道鱼。年夜饭上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过年吃鱼有讲究,鱼必须是完整的一整条,有头有尾。鱼的种类很多,有淡水鱼和海鱼之分。过去过年的时候常吃鲤鱼,鲤鱼有吉祥的寓意。现在鱼的种类繁多,可以清蒸,红烧,或者糖醋等。

二、饺子——招财进宝

饺子是北方人年夜饭餐桌上必吃的主食,饺子又有“交子”的谐音,是“新旧交替”的意思,寓意新的开始。饺子形状似元宝,除夕夜吃饺子,又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过年包饺子,一般用白菜,韭菜等蔬菜,白菜有“百财”的寓意,韭菜有“长久”的寓意。

三、年糕——年年高升

年糕是南方人年夜饭必吃的主食,像山东,河北等很多北方人过年也会蒸年糕,年糕一般是糯米或者黄米面做成,口感软糯,过年吃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寓意。

四、鸡——吉祥如意

年夜饭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鸡”,鸡的做法很多,像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新疆的“大盘鸡”,四川的“辣子鸡”,江西的“三杯鸡”等等。年夜饭一般会做整只鸡,有“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的寓意。

五、团圆——团团圆圆

很多地方习惯在除夕的时候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大多数地方都会在正月十五,月圆之夜的时候吃汤圆。团圆因为其圆润的外形,有团圆的寓意。

六、猪蹄——发财就收

除夕这天猪蹄必不可少,几乎每家都会买两只猪蹄来吃。买猪蹄有“前蹄”和“后蹄”之分,一般都喜欢买前蹄,前蹄有往回挠的意思,有“搂财”“搂宝”的寓意。猪蹄一般会红烧或者酱一下,满满的胶原蛋白,还有美容的作用,除夕吃猪蹄有“发财就收”的寓意。

七、白菜——百财聚来

白菜有“百财”的谐音,中国人喜欢取“谐音”来传递美好的寓意,年夜饭餐桌上,一定要有白菜,白菜做法很多,可以清炒,凉拌,或者用来做馅料,有“百财来聚”的寓意。

八、豆腐——富裕幸福

豆腐取谐音有“多福”的寓意,年夜饭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豆腐,北方习俗里,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就要推磨做豆腐了,豆腐不仅有“多福”的寓意,还有“都富”的谐音,所以在除夕吃豆腐,象征着“富裕幸福”。

九、春卷——春意盎然

春节这天自然少不了“春卷”,在古代的时候春节和立春是一天,所以春节吃春卷,有迎春的寓意。春卷是用薄薄的饼皮包裹着几种蔬菜,入油锅炸到金黄,春卷里面卷着的蔬菜,有“春意盎然”的意思。

十、八宝饭——五谷丰登

八宝饭是以糯米为主,配上各种谷物,坚果,果干等制成,是南方年夜饭餐桌上常吃的美食,由于八宝饭里面有很多种谷物,所以在新的一年,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八宝饭口感甜糯,也有“甜甜美美”的寓意。

十一、生菜——升官发财

年夜饭吃生菜,与白菜一样,都有取“生财”的谐音,也有“升官发财”的寓意。

十二、合菜——和和美美

合菜是有很多种蔬菜制成,不同地区有不同做法,一般取10种蔬菜,清炒或者凉拌,合菜有“和和美美”“十全十美”的寓意。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关于除夕的问题解答

网友提问:大年三十又称除夕,除夕是什么意思?

缅怀纪答:

除夕,除是去除,去掉,夕指晚上,除夕是阴历年的一年中最后一个晚上。有除旧布新,除旧迎新年之意。因为阴历有月大月小之别,月大是腊月三十的晚上,月小是腊月廿九晚上。阴历是反映月亮圆缺变化特征的,每个月的大小不固定,腊月有时大,有时小。所以,除夕有时指腊月三十晚,有时是腊月廿九晚。不管是三十晚或廿九晚,都是一年最后一晚,这一晚的特点既连两天,也连两月,更连两岁,是一夕连双岁,独夜成两年。

网友提问:除夕那天都有哪些习俗?

缅怀纪答:

中午吃团年饭。在吃团年饭之前,要祭祖先,放鞭炮。下午收拾东西,把该扫的地方扫一扫,然后把扫把藏起来。晚饭不讲究。吃好晚饭后,把锅碗灶台等清洗干净,然后祭灶神。然后是一家亲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唠嗑,等待新年春节的到来。在等待中,把烟花爆竹准备好,等新年钟声倒计时开始燃烟花爆竹,浓浓的年味高潮便开始了。

存不了一辈子的照片,手机也会丢失,记忆更会模糊,乃至忘掉,为已故之人在"缅怀纪"创建一个永久的纪念馆,让亲朋好友逢年过节缅怀与纪念。让故人以另一种方式,让我们怀念。更是对故人最好的缅怀。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创建纪念馆,不论何时都能缅怀,缅怀纪永久保存!

相关文章
清明节各地风俗
除夕祭祖什么时间最好
除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