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扫墓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

发布日期:2022-01-26 13:46:09  浏览次数:771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下来许多的习俗。而且,还有各种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由来,清明节也是其中的一个节日。

今天小编给为大家讲述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清明寒食是纪念谁的以及关于清明节的问题解答等内容。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清明节和寒食是两件事情。清明节是一个专门扫墓,祭祀,拜祭祖先的节日。而寒食,则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

因为当年介子推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在重耳流亡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本来,重耳做了国君后,应该报答介子推的。可是,重耳却忘了当年介子推对他的恩情。浴室,介子推心黑一冷,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

有一天,重耳终于想起了介子推对自己割肉喂食的恩情,决定请介子推出山。可是,介子推却不愿再辅佐重耳。浴室,重耳为了逼他出山,竟然派人放火烧山。没想到,到最后介子推也没有出山,反而和老母亲一起死在了大火中。

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改为介山。又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死的这一天,都不许生火,吃冷饭,以此来怀念他。

这是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说其中一种是认为寒食节是因为当时周代的禁火制度。吃寒食的传说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后来到了唐朝,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在了一起,不仅吃寒食,也要去扫墓,祭祀祖先。

寒食是指什么?中yi告诉你。

寒食,一般指的就是不用生火就能吃的冷食。以前的人们,为了祭祀祖先,都会做一些糕点 ,待祭祀完毕后食用。后来,慢慢的随着地域的不同,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习俗。

就像是江南一带,普遍习惯在清明节吃青团。主要就是用艾草的汁液和糯米揉在一起,放入锅中蒸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二月宿根生苗成丛, 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收以灸病,甚验。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再加上,艾草还被人们看做是“辟邪”的象征。因此,青团在江南一带非常流行。

可是,青团的主料是糯米,在冷了以后,口感非常的差。而且,糯米很难消化,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吃冷青团反而不利于消化吸收,损伤肠胃。

另外,现在很多人家在做青团的时候,会在里面加入肉馅。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不利于消化。

在中医看来,清明节吃寒食,其实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个时节,气温忽冷忽热,这个时候吃寒凉的食物,不仅会使寒气入体,导致肠胃不消化,出现腹胀,腹泻的症状。同时,春天肝气当令,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也会影响脾脏的健康。

因此,清明节的时候,还是要少吃寒食,尤其是青团这种食物,最好加热之后再吃,以免损伤肠胃。

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雨绵绵,天气微寒,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在外的人们纷纷回乡祭祖,这个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连国家也将清明定位法定节假日。

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清明的来历,以及为什么又被称为“寒食”。

公元前617年,晋国骊姬作乱,诬陷太子申生,因重耳(晋文公)与太子哥哥关系亲近,遭到晋献公的追杀。

重耳不得不流亡他乡,因他礼贤下士,虽然他十分落魄,但仍有许多有才能的人誓死追随。比较知名的有狐偃、赵衰、司空子季、介子推等。

到了卫国地界时,卫文公不愿得罪晋献公,对重耳一行人不接见,重耳等人不得不拖着疲惫之躯继续流亡,偏偏这时候重耳的一名随从偷了他的钱财和干粮,逃的无影无踪。

重耳等人过起了沿路乞讨的生活,当他们像一个农夫乞讨时,农夫递给重耳一把泥土,以此来羞辱他。

后来重耳饿的实在挺不住了,就坐在地下不走,介子推用佩刀在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给重耳煮了一碗肉羹,饥肠辘辘的重耳吃的狼吞虎咽,对介子推十分感激。

后来重耳流落到秦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重返晋国,登上国君之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对曾经追随过他的人大肆封赏,就连偷他钱财的人也得到了官职。可他偏偏就忘了曾经“割肉啖君”的介子推。

介子推一怒之下离开重耳,带上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山林。后来重耳在手下的提醒下想起了介子推,急忙派人召介子推入宫受封,可得到的消息是介子推已隐入深林。

重耳又命人去搜山,可是绵延数十里的山脉哪里去找,这时有人献计,三面放火烧山,一面留出缺口,在出口处等待介子推。

于是重耳命人烧山,大火蔓延,没多久就把数十里的大山烧了个干净,可是依然没见到介子推的人影,重耳命人漫山遍野的搜寻,终于在一处山洞门口发现了介子推的尸体,介子推和他老母亲都被烧成了焦炭。

重耳不禁流下眼泪,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不许生火,吃饭也只是生冷的食物,于是就有了“寒食”的说法。

清明寒食是纪念谁的

清明寒食是纪念谁的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另外,清明节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形成了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习俗。

寒食节相传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取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祭奠先人时,倡导大家使用倡导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杜绝因祭祀而引发山火,共同度过一个文明节俭、安全祥和的清明节!

寒食节和清明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关于清明节的问题解答

网友提问:寒食节和清明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啊?

缅怀纪答:

寒食节不回娘家,是传统男权思想的影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受“男尊女卑”老观念的影响,所以女儿在寒食节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娘家祭祖。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农村(没有地域黑的意思),有着寒食节不能回娘家的风俗。认为农村人对寒食节看得很重,家家户户要上坟祭祖,但出嫁的姑娘是不回娘家上坟的。

网友提问:清明节和寒食节一样吗,他们俩的区别是啥呢?

缅怀纪答:

首先,我要回答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两个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它们两者历史都很久,并且经过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古代一年中分春秋二祭,后来的春祭逐渐演变成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当然,清明节的习俗,不光是祭祖这一项,除了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外,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节在逐步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在民间的传说中,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臣介子推,而特意设立的节日。

其实这是历史的一种误读,它的真正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缅怀纪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相关文章
清明节各地风俗
清明节祭祖的意义
清明节祭祖用的食物可以吃吗?
清明节祭祖禁食对不对
清明祭祖有时间限制吗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寓意
福建清明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