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祭奠 >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

发布日期:2022-01-19 15:40:35  浏览次数:853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寒衣节注意什么、寒衣节有什么讲究以及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的文章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寒衣节的相关知识。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这个节日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1]又俗称授衣节。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2]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注意什么

寒衣节注意什么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这个节日还有许多别称,像是“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授衣节”等等,顾名思义,寒衣节就是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你知道十月一送寒衣的禁忌都有哪些吗?

在民间的说法里,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御寒的衣物,所以这一天叫做寒衣节,自古以来,我国的祭祀节日就有很多,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虽然大家都知道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古代的时候,老百姓怕去世的亲人没有暖和的衣服穿,所以在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那就是冥衣。

祭祀时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就叫做“送寒衣”,虽然送寒衣大多数是北方习俗,如今在南方的许多地区,也有着同样的习俗,不过大家的叫法不一样,有的地区不叫烧寒衣,而是“烧包袱”。

人们把许多要焚烧的东西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古语有云,“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

十月一寒衣节是一个祭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

焚烧寒衣一般都是在墓地进行,一些地区也叫做“上坟”,不过也有一些方法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同样都是寄托哀思。

民间有早清明、晚十月初一的说法,意思是清明节祭奠先人要赶在清明前,十月初一要赶在十月初一以后,具体时间要因人而定。

如果是去墓地送寒衣的话,要格外注意,一定要提前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这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为了安全着想,大家也知道送那一需要明火焚烧,寄托哀思,可是天气干燥,若是火星没有扑灭,很容易引发火灾,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如果是晚上去烧寒衣的话,也要注意安全问题,一般晚上人都比较少了,如果是一个人去的话,最好是选择在早一点的时间去。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

寒衣节由来已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话,寒衣节指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这时候不仅自己要穿上暖和的衣服,还要为去世的亲人送寒衣过冬。

像是一些地区在祭祀先人的时候,会在寒衣节来临前制纸衣,并于节日当天焚化于坟前,给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以表关怀。

一年之中有三个比较正式的祭祀先人的节日,一个是寒衣节,其它两个就是清明节和中元节了,寒衣节和清明节、中元节都是由来已久的节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代,还有许多别称,像是秋祭、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

距今两千五百年的先秦典籍《诗经》中,就有寒衣节的记载,《诗经》中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寒衣”便是御寒的衣服,传说有“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典故,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

寒衣节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要为父母爱人送御寒衣物,表示你的关怀。

现在祭祀方式更加文明,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寒衣节这天选择文明绿色祭扫,用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方法来替代焚烧祭扫,情分比形式更加重要,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方法比起焚烧祭扫,安全系数也更高。

在寒衣节这一天,不光是怀念先人,更要珍惜眼前的人,寒衣未必是一件衣服,一碗热粥、一通电话、一句问候,都是你的关怀之情,为父母送上一件衣服,关心他们是否穿暖,莫等毛衣变纸衣,别等陪伴变追忆。

寒衣节不禁是怀念先人的日子,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为逝去的人烧一件寒衣,为关心的人添一件暖衣。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的问题解答

网友提问:寒衣节上坟和清明节上坟有什么不同?

缅怀纪答:

阴历十月一日,俗称寒衣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与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现在固定在四月五日),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有叫盂兰盆节),同称中国三大鬼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和哀悼,只是时间和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首先是清明节,清明雨水泪纷纷,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人们踏青游玩,不禁想起先人的恩泽,便来到坟地,清理坟头杂草,祭奠一番。

而寒衣节恰逢立冬前后,秋草枯黄,冷风袭人,冬天马上到了,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冷不冷?有衣服穿?有钱花吗?所以活着的人就送去钱财,表示思念之情。

同是祭祖,清明节是清理杂草,敬献鲜花,表示怀念,寒衣节是添土压钱,修坟整墓,表示关怀。而中元节上坟就必须携带供果和供品。

同样上坟,清明节儿孙包括儿媳还有嫁出去的女人都可以前往,他们把祖坟修整一新,彰显后继有人,寒衣节只允许嫡系儿孙上坟祭奠,他们要给坟墓添土,代表给亲人修房子,上面压纸钱,这是给故人存钱。

所以说,清明节后,坟地里全是鲜花,寒衣节后,坟墓上全是纸钱。

网友提问: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缅怀纪答:

关于大同十月一送寒衣之俗,是大同地区进入了寒冷的季节,子女们想到在阴间的先辈们会更冷,“捎’(烧)一些衣服用来御冬,毕竟清明与七月十五已经“捎”(烧)钱了,十月一只是送上衣服,以表孝心。

现在的新习俗是在十月一的晚上,亲人捧上寒衣,和装有纸钱的“金银垛”的封袋子,写上亡故者的名字,去大门外的路旁边烧给亡故者,点燃后,妇女们还要高声哭诉先人的好处。当然还要烧一些类似布的白纸,是给七色野鬼的,以防抢去给亲人烧去的衣服。

烧纸完毕后,返回家中,进门前,要拍打身子,以防野鬼跟在身后进入院子,当然也有人在这天晚上还要炒豆子,说是崩鬼,防止野鬼进入院子。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缅怀纪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相关文章
农村白事仪式大全
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老人去世为什么要做法事
清明节祭拜用什么花合适
清明节祭拜有什么讲究
清明节祭拜祖先的寓意
已故亲人生日怎么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