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祭奠资讯 > 网上扫墓 >

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

发布日期:2022-01-04 15:36:42  浏览次数:1217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相传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文化。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扫墓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清明节扫墓的意义什么以及关于清明扫墓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清明扫墓风俗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清明扫墓、清明祭祀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

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

清明扫墓的习俗,大约始于隋、初唐时期。

  唐开元二十年四月十九日,朝廷下敕,对寒食祭墓之俗,作了明文规定,作为仪制,要全国臣民执行,有家庙的卿大夫也不例外。救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既不庙享,何以用展孝恩?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于茔门外奠祭。撤撰讫,泣辞,食余昨,仍于他处,不得作乐。若士人身在乡曲,准救墓祭,以当春祠为善。游官远方,则准礼望墓以祭可也。有使子弟皂隶上墓,或求余昨,随延亲知,不敬之甚。”

  在外地做官的人,不能离开职守,回乡祭墓;其他原因在外地的人,也无法回乡祭墓,那就“望墓以祭”。什么叫“望墓以祭”呢?最好是登上高山,望着祖墓所在的那个方向,行祭祀的各种仪式,把纸钱撒向空中。这也叫做“望祭”。如果当地没有山,那就在作为水路的河流边上,望着祖墓所在的那个方向设祭,意在让生人的孝恩,沿着水路回到家乡,达于祖墓。唐代诗人王建《寒食行》中“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之句,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

扫墓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新坟:指埋葬未超过3年的;笫一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笫二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当天;笫三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旧坟:指埋葬超过3年的,旧坟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不必选吉日;当扫墓的日期选定后,具体扫墓时辰应选在当天的五更时分,即太阳未出来之前。这是由于传统习俗认为,鬼神天未亮,才敢出来吃供品的缘故。

清明节下午三点之前完成扫墓最好。一般来说,上坟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5-7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什么

1、是教会每一个中国人不忘本

2、是教我们铭记亲人教诲

3、是愿所念之人过得安好

4、是教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

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

关于清明扫墓解答

网友提问:怎么知道适不适合去扫墓?

缅怀纪答: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网友提问:扫墓对于女的来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缅怀纪答: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人不是活在后悔里,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比如把逝者生命故事记录保存下来,不要等以后很多记忆忘了、相片丢了才后悔现在没有举手之劳做这一步。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不留下新的遗憾。

相关文章
清明节祭祖的意义
清明节祭祖用的食物可以吃吗?
清明节祭祖禁食对不对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寓意
清明节期间最忌讳的事
清明扫墓和冬至扫墓有什么区别
清明扫墓可以提前几天